“从知识的学习者转换为知识创造者。”
“创造性学习的关键是学会学习、学会用‘正确的方法’ ——科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……”
(资料图)
4月7日,天空一洗灰霾,春光明媚,万物生发。2023年第二期“院士进校园”活动,走进了富阳名校新登中学。理论物理学家、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孙昌璞,来到了美丽的富春江畔,用他自己的求知路上的亲身经历,给近400名高一高二的莘莘学子,上了一堂颇有深意的“创造课”。
中国科学院院士蔡荣根,杭州市科协党组书记、主席孙雍荣,杭州市科协党组成员、副主席陈观林,富阳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、副主任王龙华,富阳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周喜军,富阳区人大教科文卫民宗侨工委副主任施涌参加本次活动。富阳新登中学书记、校长赵承军致辞。
杭州市科协党组书记、主席孙雍荣还向新登中学赠送了《杭州院士》一书。
孙昌璞院士,长期从事量子物理、数学物理、量子信息基础理论的研究,发表文章350余篇。近年来,他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复杂系统统计热力学和可靠性理论的研究,并积极探索国家需求牵引基础研究的模式创新。目前,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基础中心项目《基础能源物理的科学问题》,并长期负责与组织我国物理学科战略规划工作,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,并担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。曾经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美国ISI“经典引文奖”等奖励以及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。
培养人才是孙院士时时刻刻挂在嘴边的话。他多次被评为中科院优秀导师,指导的研究生有2人获全国“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”、多人获得“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”和科学院院长特别奖等。
这次,孙院士讲座的主题是《创造性学习与科学精神》,也足以看出孙院士对培养创造型人才都多重视。
“我和中学有不解之缘,”讲座一开始,孙院士就“自曝”自己和中学的缘分。原来,大多数中学生手里的中学《物理》教材总顾问就是孙院士,他还特地为中学《物理》写了序言。这一番话顿时拉近了学生们和这位大科学家的距离。
“初到新登的校园,我觉得非常震撼。”孙院士感慨, “1980年,我走出辽南农村,来到东北师范大学。上大学对我来说,是进入了一个新世界。”但孙院士说,那时,科学研究并不是他怀揣的梦想。
从一个农村娃变成一个科学家、一名老师,是什么改变孙院士的命运?“我是在不断学习、不断改造自己的过程中,才形成了自己追求科学的‘梦’。”孙院士说,而且,这个梦和中国时代相契合,让他走到了今天,化茧成蝶。
孙院士给同学们分享了读书时的经历。“大学时,我就在想,我初中时学到的阿基米德定律是基本的吗?可不可以从大学普通物理学中的帕斯卡定律推导出阿基米德定律?”有了这个想法后,孙院士用数学方法,成功利用帕斯卡定律推导了出来阿基米德定律。这激发了他的科研热情。1983年,他在科学杂志《大学物理》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。“虽然这些论文现在看起来略显幼稚,但让我认识到从学习知识到创造知识并不是特别难。”
孙院士特地引用了李政道先生和杨振宁先生的话来勉励台下的学生。“你们现在做的习题都有答案,但是到了研究生阶段,老师也不知道答案,你要和老师一起去发现答案,这才会体会到‘山穷水尽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’苦尽甘来的快乐,这才是创造性的学习。同时,还要找到学习的正确方向。”
讲完了“学习”,孙院士还特地和学生们讲了什么是科学家精神。“科学家精神=科学精神+爱国主义。”他举了个例子,是他非常崇敬的科学前辈彭桓武老先生。彭老为了国家的发展,毅然回国。“回国不需要理由,不回国才需要理由!”
此外,孙院士还向学生们介绍了当代前沿物理研究方向,以及他的研究方向。讲座结束后,孙院士还走下了讲台,和新登中学的学子进行了亲密的互动,解答了学生们心中的困惑。
此次“院士进校园”不光有讲座,还有一场“科学家精神”展览也在新登中学展出,这次展览展览通过图文等各种方式,以科学家精神为主线,以时间顺序为脉络,系统展现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多位伟大科学家,重点呈现百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,诸多现当代科学家投身科学救国、科技报国、科技兴国、科技强国伟大事业的艰辛历程和感人故事。
据悉,“院士进校园”活动由市科协主办,市院士专家中心、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、杭州日报、富阳新登中学承办。